標題 | 99N26-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離島民眾醫療利用行為與可近性滿意度之研究─以IDS醫療計畫為例 Using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to Analyze the Accessibility and Ut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in Isolated Island : A Case of 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 Medical Plan |
姓名 | 陳親親 |
指導教授 | 陳榮方 老師 |
畢業日期 | 2011/06 |
附件檔案 | 99N26 |
參考連結 | |
摘要 | 研究結果發現性別、居住鄉別、居住情形、年齡、教育程度不同在IDS醫療計畫整體皆有顯著差異。受訪民眾在IDS計畫獲得24小時全天候的健康諮詢與診療服務、醫療專科診療服務及巡迴醫療服務均達滿意程度,對於民眾利用IDS計畫所提供之醫療服務的意願,專業人士(醫師、護理人員)意見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民眾對IDS醫療計畫的態度越正向,對重要關係人的意見(對IDS醫療計畫)越重視及認同,對IDS醫療計畫就醫選擇的因素越重視及認同,民眾對IDS醫療計畫所提供服務的使用與推薦意願則有越正向的影響效果。在無醫師常駐之三級離島民 |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份 1. 么煥忠(2007)。自費醫療需求的評估-以台南市民眾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 方嘉進(2010)。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組織內社會交換及知覺支持對市場導向行為之影響-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工程管理專班碩士論文。 3. 江君毅(2002)。大醫院或小診所? 影響民眾選擇就醫層級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4. 艾馨美(2008)。健保用心深耕守護偏遠民眾的醫療需要--健保IDS計畫,推動成果豐碩,民眾滿意度高達78%。全民健康保險,72,7-10。 5. 行政院衛生署(1997)。全民健康保險實施二年評估報告。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6. 何炎殷(2009)。應用計劃行為理論於公部門訓練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7. 吳舒婷(2010)。藥妝品購買行為意圖探討-創新擴散模型及計畫行為理論(TPB)觀點。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8. 李翠鳳(1991),影響金門地區婦女抹片篩檢行為相關因素探討,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李奕慧(1999)。偏遠地區社區醫療保健計畫之評估-門諾醫院在花蓮的嘗詴。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委託研究計畫(計畫編號:DOH86-NH-023),未出版。 10. 李會珍(2009)。居家服務員對提供失智個案居家服務務之行為意向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沈茂庭、曾憶玲(1997)。跨越山地離島的障礙-偏遠地區醫療改善詴辦方案。全民健康保險,6,6-8。 12. 阮綜合醫療社團法人阮綜合醫院(2009)。南海IDS醫療服務改善計畫計畫書,未出版。 13. 林威成(2005)。旅運者觀點探討態度、涉入程度、群體影響力、行為意向與運 114 具選擇行為的關連性-以台北地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林建煌(2002)。消費者行為。臺北市:智勝書局。 15. 林為森(2006)。以計劃行為理論與LISREL 建構民眾參與家庭醫師整合計劃之行為意願模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4-2314-B-041-001),未出版。 16. 社會心理學(莊耀嘉、王重鳴譯)(2001)。臺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 1996年) 17. 姚幼玲(2009)。以計畫行為理論與身體滿意度預測高中生規律運動意圖之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洪月霜(2010)。長期照護機構住民口腔衛生保健及其知識、態度與行為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洪錦墩、葛梅貞、李卓倫、梁亞文等人(2004),影響原住民對巡迴醫療及保健服務利用之因素探討-以仁愛鄉為例。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3(4),324-333。 20. 高碧連(2004)。醫院之服務品質與行銷推廣對民眾就醫選擇之影響。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張金超(2009)。顧客滿意度與醫療服務品質之研究-以桃園某地區教學醫院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張茵茹(2004)。影響護理人員工作表現之行為意向探討─以岡山鎮地區醫院護理人員為例。高苑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論文。 23. 莊碧真(2004)。偏遠地區居民醫療需求及醫療利用之探討-以屏東縣滿州鄉為例。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4. 陳志成(2009)。台灣偏遠地區民眾疾病型態與醫療利用之分析。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5. 陳志傑(2009)。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影響行動多媒體事務機服務使用意願之研究。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6. 陳宗悟(2009)。偏遠地區民眾之醫療照顧政策成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7. 陳怡辰(2007)。以計畫行為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知識分享。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28. 陳盈芳(2005)。資料探勘技術應用於醫療資料庫之研究--台灣地區老人健康認知、態度及行為(KAP)與醫療服務利用之相關性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29. 陳虹男(2009)。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遊客參與關塞砲臺文化資產之觀光行 115 為。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30. 陳香蘭(2005)。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終身學習行為意向及終身學習護照滿意度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陳素琴(2007)。生態旅遊者環境行為模式之探討~以洲仔濕地公園為例生態旅遊者環境行為模式之探討~以洲仔濕地公園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黃羽瑄(2010),醫療可近性對台灣地區中風病人死亡率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曾祥龍(2009)。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企業社會責任之行為意圖。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游熙明(2007)。中醫院所病人自費醫療行為之研究。臺灣大學會計與管理決策組碩士論文。 35. 楊顓芙(2008)。計畫行為理論主要趨勢之研究-使用文獻共引分析方法。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詹明珊(2008)。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心臟手術病患執行肺擴張訓練之相關因素。國立陽明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37. 劉玉山(2005)。醫院藥師對門診病患提供「用藥指導」的態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臺北市醫院為例。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8. 劉晏明(2006)。北宜高通車影響宜蘭病患就醫決策之分析及地區醫院因應策略探討-以署立宜蘭醫院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蔡文正、龔佩珍、楊志良、李亞欣、林思甄等人(2006)。偏遠地區民眾就醫可近性及滿意度調查。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5(5),394-404。 40. 謝依穎(2009)。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虛擬社群使用者之付費行為。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41. 鍾翰其(2000)。不同支援模式對澎湖離島地區醫療服務可近性與醫療利用之影響。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鍾禮如(2009)。大眾運輸減班對於偏遠地區民眾醫療利用及生活品質影響-以高雄縣某鄉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 43. 羅光如(2007)。偏遠地區民眾對家庭醫師照護制度之認知與需求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醫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1.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116 Kuhl & J. Beckman(Eds.), Actions-Contro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Heidelberg,11-39 Springer. 2. Ajzen, I. (1989). Attitud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in A. R. Pratkanis, S. J. Breckler & A.G. Greenwald(Eds.). Attitud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illsdale, NJ, 1989, 241-274. 3. Ajzen, I. (2002). Constructing a TPB Questionnaire: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Retrieved January 12, 2006,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unix.oit.umass.edu/~aizen/index.html 4. Ajzen, I. & Fishbein, M.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 : Addison-Wesley Pub. Co. 5. Ajzen, I. & T. Madden. (1986). 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ttitude, Intentions,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2, 452-474. 6. Andy, L. A. & Andersen, R. A. (1974).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access to medical.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9(3), 208-220 7. Aday, L. A. & Andersen, R. M. (1981). Equity to access to medical care: A comceptual and empirical overview. Medical Care, 19, 4-27. 8. Freeborn, D. K. & Greenlick, M. R. (1973).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mbulatory care systems:Research requir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Medical Care, 11(2), 68-75. 9. Mueller, K. J., Patil, K. & Boilesen, E. (1998). The Role of Uninsurance and Race in Healthcare Utilization by Rural Minorities.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33(3), 597-609. 10. Schifter, D.B. & Ajzen, I. (1985). Intention, perceived control, and weight loss: An applic 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9, 843-851. 11. Thaddeus, S. & Maine, D.(1994). Too far to Walk: Maternal Mortality in Contex.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38(8) , 1091-1110. 12. Penchansky, R. & Thomas, J. W. (1981). The Concept of Access-Defini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Consumer Satisfaction. Medical Care, 19(2), 127-140. 13. Weissman, J.S., Epstein, A.M. (1993). The Insurance Gap: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 Annu. Rev. Public Health, 14, 243-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