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100N13-印刷電路板設備產業之採購風險衡量Measurement of the Procurement Risk for PCB
Name 林雅淑
Advisor 余銘忠 老師
畢業日期 2012/06
Attachment 100N13Adobe PDF
Reference Link
Abstract 研究結果顯示有鑑於該產業設備的特殊性,在採購活動執行中著重於 企業內部風險構面,因內部風險在企業採購執行過程有絕對的控制權,其 風險衡量權重結果「交期、市場、自然、品質、成本、技術」等風險為採 購人員首要關注,而其次為「計畫、匯兌、政治、物流」等風險,該產業 採購型態特殊,通常面臨急單效應以及外部風險之市場物料供不應求狀況 因應對策,即是採取以較高成本來換取短交期、高品質的商品來滿足製造 廠的需求。而唯有提升風險控管能力來降低企業損失才是當今採購重要課 題。交期風險」為該產業採購人員職責之首要。
Bibliography 中文部份:
1. 王乃弘(1999),民眾就醫選擇之研究---分析層級程序法之應用。中華
衛誌,7(2),pp.138-151。
2. 王立志(1999),「系統化運籌與供應鏈管理」。滄海書局。
3. 宋明哲(2002),現代風險管理,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 李昀育(2005),供應鏈風險評估架構發展與分析之探討,大葉大學事
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李淑華(1995),環境風險管理之評估研究─決策當局之風險認知,國
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6. 吳銘智(2007),模糊理論應用於供應鏈彈性衡量之研究,國立虎尾科
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 吳滄俯(2007),政府採購弊案之犯罪模式與特徵,國立臺北大學犯罪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吳熖煌(2011),應用模糊層級分析法於工程專案計畫書風險評估,大
同大學工程學院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9. 李文魁(2005),航空安全風險評估模式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
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0. 李正文、林麗蘭(2006),供應商管理對採購風險、技術能力與績效之
影響,風險管理學報,第八卷,第三期 pp.263-291。
11. 李際偉、武彤、郭定謀(2011),輸入型供應鏈風險分析,運輸計劃季
刊,第四十卷,第二期,pp185-212。
12. 林小萍(1999),中小企業預算分配之模糊多目標決策方法,華梵大學
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林立千(2005),設施規劃與物流中心設計,智勝文化。
14. 林家德(2001),風險衡量指標及其在核電廠風險告知決策上的應用,
核研季刊, 第三十九期,pp.5-21。
15. 林柄滄(2002),企業經營與風險管理,永續產業發展,第三期,
pp.25-31。
16. 周黃文泰(1998),模糊量化分析於兩階層預算規劃問題之研究,國防
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周郁舜(2008),台灣電子業供應商評選準則之模式,東吳大學國際經
營與貿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18. 周慧瑜(2002),營建工程專案承包商風險處置決策模式之研究,國立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學博士論文。
19. 邱必洙(1997),營造綜合保險自負額決策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胡光華(2008),銀行風險胃納之衡量與績效評估,東吳大學經濟學系
博士論文。
21. 袁素萍(2003),企業轉型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
理學系碩士論文。
22. 徐國棠(2001),學校工程採購模式選擇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
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翁宇能(2009),應用AHP 於資訊部門績效評估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
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4. 常斐春(2002),台灣地區災後重建工程最適採購方式之研究-以災區學
校重建工程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碩士
論文。
25. 陳世良(2010),供應鏈管理,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四
版。
26. 陳屏國(2003),供應鏈中個別廠商風險評估模式研究,長榮大學經營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陳膺仁(2006),供應鏈風險衡量模式之建立,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
理學系碩士論文。
28. 許振邦(2004),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9. 許振邦(2007),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智勝文化。
30. 許瓊華(2007),層級程序分析法應用於最有利標供應商評選作業-以
環保機具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黃承傑(2002),專案進度風險分析模式—考慮不確定性作業之影響,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黃建勝(2003),製造商之採購管理行為對採購風險及生產績效之影響,
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黃塗生(2002),晶圓代工機台採購類型及採購決策要素分析,國立交
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黃禮祥(2001),發展一評估供應鋉可靠度決策支援方法,國立中央大
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黃瓊瑩(2004),不動產投資風險衡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碩士班碩士論文。
36. 楊閔嵐(2004),風險對策評估方法以工程採購方式為例,國立雲林科
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7. 楊善淵(2005),策略規劃及預算配置方法之建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38. 楊清岳(2011),採購人員特性與企業規模對採購因素及績效影響之研
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EMBA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
論文。
39. 蒲鶴文(1997),工程採購決策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廖國明(2008),採購風險管理,採購與供應專欄,社團法人中華採購
與供應管理協會,pp. 6-11,6 月。
41. 廖國明(2011),採購風險管理(上),採購與供應專欄,社團法人中華採
購與供應管理協會,pp. 4-15。
42.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AHP)的內涵與特性應用(上、下),
中國統計學報,第27 卷,第6 期。
43. 鄭燦堂(2010),風險管理:理論及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4. 劉志成(2010),架構導向製造管理模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5. 賴怡涵(2006),企業預算資金配置之個案研討-層級分析法之應用,
逢甲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46. 盧敏雄(2003),結合層級分析法與德菲法建立航太企業投資評估模式,
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7. 蕭愛麗(2011),供應鏈管理下鞋業塑膠供應商評選之研究,國立雲林
科技大學全球運籌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簡禎富(2005),決策分析與管理,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49. 謝瓊嬉(2001),應用層級分析法求解工程部門人力規劃問題,國立成
功大學製造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50. 謝劍平(2012),當代金融市場,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第四版。
51. 顧志遠(1999)。高等教育單位之生產力評估與資源配整合模式研究管
理與系統,6(3),pp.347-364。
52. TPCA 電路板會刊,第51 期(2011/Q1)、第52 期(2011/Q2)、第53 期
(2011/Q3)。
53. Leenders, M.R., Fearon H.E., Flynn A.E., Johnson P.F. (2004),採購與供
應鏈管理,方楊楷譯,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54. Wild(2002)。庫存管理,初版。黃彥達譯,藍鯨出版。
英文部份:
1. Baird, I.S. and Thomas, H. (1990). What is risk anyway? In Bettis,R. A.
and Thomas, H. edited, Risk, Strategy, and Management,JAI Press,
Greewich, CT, 21-52.
2. Bichler, M. and Kaukal, M. (1999).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Brokerage Service for Electronic Procurement. Database and Expert
Systems Applications, 618
3. Cavinato, J.L. (2004). Supply chain logistics risks-from the back room to
the board ro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34 (5), 383-387.
4. Simchi-Levi, D., Kaminsky, P. and Simchi-Levi, E. (2003).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2nd edition. McGraw-Hill: New York.
5. Hakansson, H. and Wootz, B. (1975). Supplier selec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 experimental stud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2(1), 46-51.
6. Harland, C., Brenchley, R., and Walker, H. (2003). Risk in supply
networks.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6(6), 51-62.
7. Kalakota, R. and Robinson, R. (2001). E-Busines:Roadmap for Success,
Addison-Wesley: Boston, MA.
8. Kobrin, S.J. (1981). Political assessment by international firms: models or
methodologies,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3(2), 251-270.
9. Lee, H. and Billington, C. (1993). Material Management in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Operations Research, 41(5),
10. Leenders, M.R., Fearon H.E., Flynn A.E., and Johnson P.F. 2004,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11. Leong, G.K. and Schilling, D.A. (2000).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ing in
capacitated sequence- dependent process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38(18), 4743-4761.
12. Mitchell, V. W. (1995). Organizational risk perception and reduc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6, 115-133.
13. Mitroff, I.I. and Alpaslan, M.C. (2003). Preparing for evi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1(4), 109-115.
14. Narasimhan, R. & Das, A. (1999). Manufacturing agility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40(1), 4-10.
15. Noordewier, T.G., John, G., and Nevin, J.R. (1990).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purchasing arrangement in industrial buyer-vendor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54(4), 38-45.
16. Norrman, A. and Jansson, U., 2004. Ericsson’s proactive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after a serious sub-supplier accid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34(5), 434-456.
17. Roselius, T. (1971). Consumer rankings of risk reduction methods.
Journal of Marketing, 35(1), 56-61.
18. Russell, R. S. and Taylor, B. W. (2006). Operations Management, 5th
edition, Wiley: Hoboken, New Jersey.
19. Teng, J.Y. and Tzeng, G.H. (1993). Transportation investment project
selection with fuzzy multiobjectives. TransportationPlanning and
Technology , 17, 91-112.
20.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 New
York.
21. Saaty, T.L. (1986). Axiomatic foundation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anagement Science, 32(7), 841-855.
22. Saaty, T.L. and Vargas, L.G. (1984). The legitimacy of rank reversal.
OMEGA, 12(5), 513-516.
23. Sheth, J.N. (1973). A model of industrial buyer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37(4), 50-56.
24. Stafford, G., Yu, L. and Armoo, A.K. (2002). Crisis management and
recovery: how Washington, D.C., hotels responded to terrorism,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3 (5), 27–40.
25. Treleven, M. (1987). Single sourcing: A management tools for the quality
supplier.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23, 19-24.
26. Tweeds, T.A. (1996). Laxton’s Guide to Risk Analysis &Management,
Oxford: New York.
27. Valla, J.P. (1982). The concept of risk in industrial buyer behaviou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Organizational Buying Behaviour Workshop. Europe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Management, Brussels, December 9-10.
28. Walker, G. and Weber D. (1984). 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
make-or-buy decis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9(3), 373-391
29. Waring, A. and Glendon, A.I. (1998). Managing risk. ITBP: London, UK..
30. Wu, T., Blackhurst, J., and Chidambaram, V. (2006). A model for inbound
supply risk analysis. Computers in Industry, 57(4), 350-352.
31. Zsidisin, G.A., Ellram, L.M., and Ogden, J.A. (20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s perceived value
participation in strategic suppli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4(2), 129-154.